他的山水画里,既有"楼船夜泊瓜洲度,铁马冰河大散关"的雄浑大气,又有"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"的委婉曲致。一个多小时,千余言的独白里,有他生命的天真、岁月的浪漫、笔端的块垒、壶中的疏狂 穿过墨彩的森林,拂去宣纸的尘埃,在写意的山水画里,他恣意挥洒,泰然从容,宛若脱俗的仙君;而站在扎实的土地上,他则如巍峨的高山,坚韧挺拔,像极了"王健"这个名字所赋予他的健硕,稳重。
"山是男人的情怀。"王健激情澎拜的说着他对山的感悟,回想起27年前,曾与天津的书画家一起登临华山的情景,那种山在雾的怀抱的豪迈似乎又萦绕在脑海。当他登临华山顶峰,眺望整座山时,他忽然就被华山的神色震撼住,他觉得男人就应该站在大山上登高远眺,感受山的巍峨,这样就可以把大山融入到自己的心里。正是这次的登山之感,他的豪情被点燃,遂当即决定,以后再不画花鸟,坚决画山水。
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,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风光,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,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,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。他们寄情山水,不断在山水中领悟人生,领悟自我天道,以寻求精神的最高境界。"山水是中国人的信仰。"对中国山水画的人文精神,王健一直这么认为。
走进王健的画室,映入眼帘的便是他的山水画作,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雄浑险峻,气象万千。尤其在那些变幻多端的墨色水气中,画家勾画出的山川、老树、苍松、怪石、飞瀑、流水、山花、茂林等,虽是貌不经意的信笔拈来,却凝聚着画家千百次的观摩写生,熟烂于胸的自然景观和艺术境象的高度合一。
在王健看来,"一幅作品的好坏优劣,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笔墨之间,更为重要的是,要看笔墨之外的功夫"。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,他笔下的山水画在秀润清丽之中,蕴含着古朴大气;在雄奇险峻之中,蕴含着无穷意境,画家在内心情绪的作用下,完成了从物象到意象的转化,使作品不再是对大自然的"摹仿"与再现,而是一种在精神高度的文化层面的创造、提炼和升华。
王健笔下的山水景象,更多的是体现出了他拥抱生活的激情,体现出了他揣摹生活的才识和视角,体现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心态和情怀。正因为如此,王健的作品少了浮燥,多了厚重;少了做作,多了深沉;少了虚夸,多了真诚,实现了写心、移情、寄性的艺术理想。
从艺之路,但求本心,站在艺术的殿堂里,王健用他那颗纯艺的心,诠释着艺术的情怀和魅力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创作出更多行云流水的灵动画作。